close

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,日本面積是臺灣的10.5倍,日本人口數超過1.27億,臺灣則約2300萬,日本是臺灣的5.5倍。可見台灣人口密度極高,尤其是我們臺北市。但是名古屋街頭未見繁雜的人群與車輛,感受到的是安靜、整潔與秩序。我們臺灣何時能達到這般境界?當然,也有人說,熱鬧些很好啊!見仁見智啦!




由導遊口述及從維基百科查出:日本有三大神宮:熱田神宮、伊勢神宮與明治神宮。 秦始皇時代徐福(又稱神武天皇)傳下「三大神器」:八咫鏡瓊曲玉以及草薙劍。熱田神宮是歷史久遠的大社,是用於奉祀歷代天皇承傳的、象徵皇位繼承的三件神器之一的草薙劍的地方。

遊覽熱田神宮先到菅原社,入口掛滿了祈福的卡片。地面上全鋪滿了小沙礫,原來是古代防刺客的措施,除非是輕功,不然走踏在砂礫地面,一定會發出聲音。


導遊向我們解說祭拜前要先淨手,入境隨俗,即使水冰極了,我們還是要親身體驗。


先拿起水瓢,舀一瓢水,拿到水槽外側,沖淨雙手,再倒扣放妥。


這擺滿了當年各地酒廠獻給皇宮的獻酒,當然酒桶裡頭是空的啦!


這是千年大楠樹。


大楠樹底下有蛇洞,據說裏頭有蛇保護這棵大樹。


這些黑松是很被日人尊崇的樹木,樹身包的稻草,為的是防蟲害。底下也用小木樁圍起來,目的也是防止遊客踐踏,妨礙了樹木生長。


祭拜的場所,裡面鋪滿白沙,隨時有人在整理刮沙,讓它呈現整齊的紋路。不少日人安靜的到此膜拜,先擊掌,再鞠躬,恭敬而肅穆。這裡去年進行1200週年建築紀念。

這就是天守閣的入口,是名古屋的舊城,要先購票。正在萌芽的櫻花枯枝伸展向藍天,美吧!三四月開花時更美。據說日人還有追櫻族、追楓族,從南到北,櫻花順著開,便沿路賞櫻遊覽,真是愜意啊!


大門有氣勢,全是木造。


城廓如護城河處,養了幾隻鹿,還會向遊客討食。


因正慶祝名古屋府開府400年,所以有人偶提供拍照,有學生校外教學,爭相拍照。


名古屋城位於名古屋市的中央,是江戶幕府將軍──德川家康修造了名古屋城所建造的,裝飾在城堡望樓──天守閣屋脊上的金色獸頭瓦最爲有名。

在屋頂上的兩隻動物,經查詢維基百科典故,為螭吻,又叫鴟尾、鴟吻,是龍生九子之一,龍頭魚身,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,取其滅火消災。傳到日本後則稱為「」,最為人所知的是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城上的金鯱。鴟尾約於唐末魚形化,因此鴟尾到底是一種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,並沒有確定的說法。鴟尾常用作建築物上的吻獸,因此也成為吻獸的別稱。

據導遊說,這兩隻曾遺失,日政府以道德勸說方式,竟令竊賊原封不動歸還,甚為有趣。


這就是日本戰國時代後三雄:織田信長、豐臣秀吉、德川家康。由德川家康終結戰國時代,統一全日本,江戶時代長達264年,大政奉還給明治天皇。明治天皇採開放態度,重用首相伊藤博文,進行明治維新,並發動多次戰爭,直到二次大戰後戰敗,天皇才退居幕後。


這是展覽的文物:建城的過程,人物栩栩如生。


這也是古代的生活器具,扁擔和木材模型。


這是城牆的大石塊,上頭還有圖形記號。


殘障坡道的標誌


接著到黑壁廣場,猶如三峽老街,這位婦人專注的在做紅豆餅,也就是和果子的一種。


這是豆吉本舖,門口布置有特色。


可愛的貓頭鷹


貓咪招待客人參觀


一籃子小布偶,可愛極了。


今天導遊解說了很多日本歷史,真是很複雜的戰國時代。日本的都市制度有趣,是一都(東京都)、一道(北海道)、二府(京都府和大阪府)及43縣。日本三大名城就是大阪城、熊本城與名古屋城,都有悠久的歷史。

導遊也介紹了為何外國人喜歡到台灣遊覽?他認為原因有三:一是臺灣故宮(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,尚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、大英博物館、巴黎羅浮宮、蘇聯聖彼得堡冬宮);二為臺灣美食;三為台灣三C產品佳,既好又便宜。

導遊還提醒了購物時要注意產地,made in japan,別買了中國製,還沾沾自喜哦!他還舉出為何日本開車靠左,而我們是靠右呢?原來,總統制國家為靠右行駛,如美、台;帝制國家及受其統治的國家為靠左,如日、英、新加坡、香港等。

日本的車輛大都五年就汰換更新,因車價便宜,800CC不到20萬臺幣,舊車均送至落後國家。日本養車極貴,須有車庫或已租停車位,才能買車,這是嚴格執行的。日人極守法,因加強管制,所以,即使是工業城名古屋,仍是空氣清新,汙染少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vanaga 的頭像
    devanaga

    Miny's Sweet Home

    devana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