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時間:990324-13:30~16:00
地點:二樓影音視聽中心
今天邀請永安國小康心怡老師到校擔任週三教師進修講座,主題是班級經營,康老師教學經驗豐富,更是用心經營,屢次參加各項比賽,如行動研究、教學檔案等,都獲得最高的榮譽,令人欽佩。

張校長與康老師合影




        原先我們是邀請康老師擔任教學輔導教師活動的講座,但是,因為參與的人不到10位,所以,大家建議安排在週三進修,能使全校同仁都受益。幸而,連絡康老師時,她也非常樂意,於是,教務處便發公文到永安國小邀請。

        康老師對於班級經營非常投入,設計多種表格,讓班級每位小朋友都要承擔責任,例如:管收各科作業的、管掃地的、管各科秩序的、管收繳各科作業簿的....。各小組成員都是抽籤決定。小組發表時,次數也會被登記,擔任小組長更是輪流的,特殊生也不例外。每個人,都需要被尊重,被賦予責任。每個孩子對班級都有向心力,因為所有表現都會公開呈現,沒有模糊地帶。

        而在成績評定部分,也是面面俱到,逐一記錄。因為,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,在老師看來可能無關要緊的事,其實對家長而言,全部都是用放大鏡在檢視,所以,只要有關孩子的點點滴滴,都要很仔細的收集過程、紀錄,以備家長隨時的查核。

        康老師也分享了管理學生行為的有效辦法,全班須要先建立共識,當沒完成任何一項作業或工作時,均需要被處理,"照程序來",就是,把未完成的作業或工作照樣要補完,再寫反思單,每張反思單均會被收集,每個月要交給家長簽名後收回,當期末時,每張都會統計列入成績。不過,有次一位家長反應,為何不每次都給家長簽名呢?於是康老師就將這個方式稍做調整,符合家長的需求。

        像康老師如此仔細、投入,少數孩子的家長仍是有意見,質疑老師的不公,當然,應對之道,仍是要用心傾聽、認真接納、該怎麼做還是照做。這樣才能面對全班學生和家長啊!

        有同仁開玩笑,表示若是當康老師的學生,真會想逃學啊!因為,工作還真不少啊!不過,人是可被調教、可訓練的,只要用對方法和態度,每個人都是最棒的,因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、對大家負責。

主講內容紀要:

康老師的班級經營計畫:http://css000000063237.tw.class.urlifelinks.com/

暢流(flow)理論--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米哈里.契克森米哈賴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:http://bnext20.bnext.com.tw/NotablesView_563
你樂在工作,是因為「挑戰恰好超出你的技能一點」、「行動立刻能獲得回饋」、行動時自然地「心無旁鶩」、因為全然投入「而不計較成敗」、「藉著忘我,自我卻弔詭地反而得到拓展」,此時「時間感消失」,而所有的活動都變成「自發導向」,我們正「享受著工作」。

對於家長的說法,老師不要多作解釋,只要說我收到了,這並不表示你同意他的說法,只是聽見了。因為家長需要的是抒發、是發洩,老師要做的是傾聽與接納。

康老師認為溝通七要素:充分準備、積極聆聽、同理態度、專業決斷、技巧表達、具體建議、持續關注。網路上有關溝通的資料:
http://study.naer.edu.tw/UploadFilePath/dissertation/l017_01_011.pdf
http://www.classroomsocial.com/gas3/morereferance/%A4H%BB%DA%C3%F6%ABY%BBP%A4H%BB%DA%B7%BE%B3q.htm

學生發生任何事情,只要與身心相關者,務必都要通知家長。

對於討愛的孩子,可用冷凍療法。

覺察教師有改變生命的能力,點亮每位小朋友心中的燈。當孩子的教練,不是當他的主管。

康老師每週三晨光時間批閱聯絡簿時,他的方式是走到每位小朋友旁邊,實際了解每位孩子的身心狀況。

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出版的《學習:內在的財富》(Learning:The Treasure Within)一書中,提出學習四大支柱:1.學會認知;2.學會做事;3.學會做人;4.學會發展。2003年又提出增加「學會改變」的學習支柱。

讓教室充滿以下的氛圍:公平的情境、歡喜的互動、無私的分享、積極的精進,讓每個人盡情展現自我。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devanaga 的頭像
devanaga

Miny's Sweet Home

devana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